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专家观点】让职业教育成为新征程上的最亮底色
发布人:赵楠     资料来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时间:2023-05-12     浏览次数: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去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以立法方式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

职教法中新修订的内容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解读与研究》日前发布,该书作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做客中国教育报“高端访谈”,深入解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教育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这项内容,您认为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使命是什么?从国家基础建设和产业升级等宏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周洪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意味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并列并具有同等重要性类型的定位已经在中央文件中正式确定下来,而写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在法律层面得到进一步稳固。这都必将从认识上有力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从制度上为学生搭建起升学的“立交桥”,从行动上践行类型教育的理念,将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大众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的重大职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使其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有利于为服务地区经济、面向商贸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持。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到来等一系列变化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同感不强、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职业教育如果不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会成为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普遍建立一种全民高技能、高技术、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使人才的供需匹配从传统的学历匹配、专业匹配转变为技能匹配。

中国教育报:新职教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您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周洪宇:“同等重要地位”和“教育类型”这两个关键词使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不是都往研究性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职业教育体系里,一定也不能少了创新型的技能大师。

在我看来,职业教育的新定位,首先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理论贡献。它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这对于摆正职业教育地位,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和实践意义。它明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更加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再其次,它在法律层面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新职教法明确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还明确提出,凡接受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学生,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

长久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学生上升通道不畅、不宽。新职教法对此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明确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新职教法还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由此可见,职教体系将形成自身发展的学历通道。这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何促进意义?

周洪宇:是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上大学提供了可能性,这将大幅提高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起来,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种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兼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义务教育后的劳动者接受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打开了新的通道。因此,它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现代性。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中国教育报:伴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迫在眉睫,其中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等需要进一步强化。您认为,当前还存在哪些难点?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来看,需要如何来破解?

周洪宇:最大的难点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低。这事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产教融合实践没有处理好校企共生利益的关系。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但产教融合实践因缺乏利益共生点,导致企业和职校之间存在“合而不融,各吹各唱”的低效合作现象。二是产教融合实践没有处理好组织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问题。尽管职校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产教融合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但组织自身有目标优先序。职校发展目标与产教融合目标基本一致,企业却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考量,产教融合符合企业长期利益,但可能会牺牲企业的短期利益。简而言之,产教融合总体目标与职校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却与企业短期目标存在较大张力。要彻底解决产教融合的“校热企冷”问题,须重建信息共享机制、成本分摊机制、收益协调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以回应校企深度合作的校企共生利益和公私利益冲突问题。

中国教育报: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兴起。企业方面愁于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职业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新专业,但也反映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师。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您有何建议?

周洪宇:对于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首先应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高技能人才库。例如,构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政府作为人才宏观管理的主体,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信息等服务,做好需求预测。

其次,还应加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是调整职业院校相关传统专业建设思路,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继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二是高起点建设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同时也需要企业提供技能熟练的“大国工匠”。

再其次,应加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多维评价体系建设。一是要改变传统职业鉴定评价方式,新增包含新兴产业各环节需求的鉴定科目,尤其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对应的科目鉴定题库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应该调整某些传统工作的鉴定方式,增强其含金量。二是构建新兴产业人才特色化评价体系。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存在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考核鉴定门类覆盖不全等问题,需要新兴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等进行补充。

此外,还应加强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全面激励体系建设。当前,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工作环境、工作机会、福利待遇等方面一直处于社会较低水平。新兴产业想要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就要保障其薪资待遇,建立多样化的福利机制。例如,构建新兴产业人才补充激励体系,构建多通道的发展机会,在人才晋升选拔过程中,打破现有的身份、学历等条件限制,让技能人才得到更多参与企业人才选拔的竞争机会。

中国教育报:去年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这项计划对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您认为职业院校应该如何转变?产业企业方面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合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

周洪宇:职业院校和企业应充分认识现场工程师的人才价值、职业教育改革价值和学生成长价值,加强沟通,确定岗位需求,联合申报、招生、开发教育资源、培养和管理,健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赋能现场工程师人才快速成长的培养生态圈。

我认为,一是要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完善校企“双主体”管理体制。现场工程师学院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管理部门。二是要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力度,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加强对现场工程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了解现场工程师的内涵、素质结构和人才成长规律,增强对现场工程师培养性质、目标、内容、模式和机制的科学认知,实现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化。四是改进教学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增强综合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的有效路径。我们应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培育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在创新发展中塑造发展新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加快形成多主体、多类型、多维度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中国教育报:职业教育承担着提升“人力资本”的重任。根据您的了解,职业教育当前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周洪宇:从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不足看,主要有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三是职业教育总体投入不仅在同级教育中占比低,且投入力度与办学规模严重不匹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也不足,优质资源稀缺。全国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仅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6%,1000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仅占中职院校总数的8%左右。四是教师队伍区域性结构性不平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五是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面向“三农”等艰苦行业的专业发展困难。六是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吻合度不强、吸引力较弱。七是职业教育规模、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对症下药。一是优化职业教育地位,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加强各相关部门工作的总体协调,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积极调整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六是强化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吻合度和吸引力,七是解决职业教育规模、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积极稳妥推进。

中国教育报:去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相比于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依然欠佳。在您看来,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周洪宇: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迫切问题。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很多,如对入读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完全免费,提高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待遇,还可以采取颁发相关证书,肯定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我曾多次呼吁,建议增设“副学士”“匠士”学位。因为,目前职业教育只有学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但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是一个概念。我认为,健全的证书制度是影响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关键一环。今后,应对整个学位条例的职业教育的类型、结构、框架、体系作重新设计,把职业教育这个类型的学位先写入。比如专科层次可以考虑“副学士”学位、“协学士”学位或“工士”学位,本科层次叫“匠士”学位。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的吸引力,让高职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样,既有毕业证,又有学位证,增强毕业生的荣誉感,缓解家长的部分教育焦虑。

中国教育报:《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还指出,教育部门将“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从目前来看,职普融通还存在哪些难点?职普之间的壁垒该如何打破?

周洪宇:难点在于社会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偏差,职教师资队伍薄弱、结构不合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漠等问题。打破的方法有多种,一是搭建立体融通桥梁,转变社会认知。例如可以从家庭教育着手,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职业意识,开展职业启蒙;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讨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借助社会大课堂,推广职业体验教育等,转变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误差,提升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二是创新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入职前与入职培养的针对性,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三是尊重个体差异发展,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中国教育报: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周洪宇:师资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且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教师素质和能力都具有特殊性。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方面,一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作风。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二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鼓励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范院校,支持高等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职业教育教师;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引导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基地和教师工作流动站,让职业教育教师在“用中学、学中用”。三要明确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进入职业学校担任教学职责的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以及教师资格。四要依法自主选聘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可以由兼职教师来担任,兼职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独特的授课方式,可以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上课体验,激发学习积极性。五要健全教师岗位设置和评聘制度。教师岗位设置要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打通技术职称和教师职称的互聘通道。六要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职教教师在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加强和行业企业的互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作者:张东

                                                                                            来源:中国教育报